苹果的加减法

经历了昨晚一个半小时而波澜不惊的 Macworld,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不知不觉间,苹果的产品线已经很长了。

相信大多数人提到苹果时只会想到那三条板凳腿: Mac、iPod 和 iPhone。而且,这「三大件」其实分支不多:苹果只有六款电脑(有限的配置选择),一款手机(两种颜色、两种配置选择),四款 iPod(多种颜色、有限选择)。比起 2008 年时戴尔出售26款不同型号笔记本,每个都又多种配置,实在算不上什么。

但换个角度来说,苹果的产品线实在够长了。刚才说的只是硬件部分。

苹果还有软件:Mac OS 需要每一年半升级一次、基于 iPhone 的固件升级则需要更快;iLife 包含着五款软件; iWork 则时另外三款。这还不算对于苹果有战略意义的两款软件: Safari 和 iTunes,它们同时有 Mac 和 PC 两个版本。哦,我还险些忘了 Finalcut 和 Aperture。

还有网络及电子商务业务: 已经成熟的iTunes Music Store(它还有 Video 业务), 快速崛起的iTunes App Store(其实又要分为 iPhone SDK 和 App Store), 含苞待放的 Mobile Me (me.com + iwork.com)。

不要忘记,还有 Apple TV 这个经营得当注定会成为重要业务的产品(它也可能比苹果做过的任何资源整合工作都更难)。当然, 苹果店也需要悉心照料。

更细分了说,苹果还在自行研究铝处理技术(Unibody)、钢和玻璃(应用于苹果店)、还有电池(最新 Macbook Pro 里用到的)……

林林总总加起来,乔布斯需要直接过问的「产品」(注意,不是技术),已经多达 30 种。我们都知道,乔布斯绝不会确定了技术方向就撒手不管,他是一个事无巨细要把细节推到极致的人,何况这些产品都是希望每次改进都上一个台阶的。我们同样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算太好。让他同时有效监管这么多业务,的确勉为其难。我认为这已经达到了任何人管理的极限了。

好消息是,似乎苹果在做加减法。

比如, iPod 和 iPhone 的融合一直都在进行。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不认为 3 年之后苹果还会销售一款叫 iPod classic 的产品。我相信随着硬件机能和电池的改进(哦,让我再重复一遍,苹果自己在改进电池技术), touch 会成为 iPod 的旗舰产品,然后 nano 和 shuffle 可能合并为一种只供运动时使用的轻便版本。而最重要的是, touch 和 iPhone 可以共用绝大多数资源和技术。

同时,软件和网络的界线在模糊。从 2008 年 6 月打出 Mobile Me 的口号,开弓没有回头箭,苹果会逐渐把它的软件产品转移到云计算上的。虽然今天看来, iLife 的产品被网络化似乎不太实际,但 5 年后呢?

但另一方面,我们依然能看到苹果在积极扩张,做加法。

想想昨天苹果在 iPhoto 上的改进。面孔识别、地图标识,它们有完备的和互联网同步功能。我毫不怀疑,苹果是在继续布局自己的社区,或者像我在半年前的文章里说的,未来的网络操作系统。

事件+面孔+地点,就是未来的 SNS 的重要组件。

我个人一直非常好奇,如果乔布斯搭建一个 SNS 网站,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看起来,它已经初步成型了。它拥有苹果风格的UI,目前拥有的功能是电子邮件、多台电脑和 iPhone 的实时同步、网络硬盘和即将推出的 iwork.com。但在未来,它是一系列人际资源的整合:你和你的亲朋好友的图片(这是一种很紧密的联系)、你的音乐、影视口味(以及由此可以拓展出来的一个基于音乐口味的 iTunes 社区)、你的生活空间及轨迹(图片上的地图、iPhone上的GPS)……想想看,当这些信息被有效整理,并与你六度空间里的人建立关联,它意味着什么?

一个横空出世、没有实体、界面更为优雅也更有用的 Facebook。

这就是这次平淡的 Macworld 带给我的全部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