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完这篇 Clive Thompson(克莱夫·汤普森)在《连线》发表的关于时下最热门的上网本(Netbook)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上网本前途的看法。
回想起了英特尔前 CEO 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提到的故事:
他们那一代人对计算机的感知并不像我们大多数,“计算机=个人电脑”,因为他们经历了 1980 年代之前传统的大型机阶段,所以当大型机逐渐被“微机”(一个已经被遗忘很久的对个人电脑的称呼,也是“微软-Microsoft” 名字的来源)取代后,他们也在担心,计算机是否会朝着更加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对未来的误判可能会造成公司战略上的错误——正是“个人电脑”的趋势让英特尔果断决定把主要业务从存储器切换到处理器。
他们无法预测未来,所以采取的验证未来的办法——安迪·格鲁夫让英特尔在内部自己尝试制造更加小型的计算机设备,以验证超小型计算机是否有前途,后来我们也听到不少关于英特尔制造的长条形的上网设备的消息。英特尔的最大竞争对手 AMD 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管,他们也在实验自己的 PIC 上网设备,为未来探路。据说同一时期,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也对超小型上网设备的前途着迷,也进行类似的尝试。
不过,或许是这些先见之明早于了时代的环境,无论是硬件水平,还是网络技术,这些小型上网设备的尝试都在一个尚未成熟的大环境中进行,所以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上网本无疑是当初的那些失败尝试的复活,由大型机(集中计算)- 微型机(分布计算)- 超小型机(云计算)这条演化之路终究还是来了。硬件水平是重要的一方面,1.6 GHz 的低功耗单核 Atom 芯片在五年前也是难以做到的,当前上网本的小容量或许也会随着存储器的摩尔定律而消失。但更重要的“云计算”技术让上网的能力不再受制于硬件水平——这个统治 PC 产业几十年的基础正在变得薄弱。亚马逊开始把云计算服务当作产品来卖,计算机硬件的利润也越来越薄,或者有一天“云计算”就像我们去缴手机费一样成为 PC 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当然了,我无法预测常规电脑是否会消失,这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几天前上网本在我眼里还是鸡肋的“小朋友的玩具”,但当我们真的只需要一块“显示屏+无线芯片”就能够让强大的云端帮我们完成所有操作的时候,那时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下面是全文的四部分链接:
上网本的冲击:小笔记本的大时刻(四)
我们将四部分合并成完整的一篇,可以给你一个对于上网本更宏观的了解。请点击继续阅读,补充一句,别害怕长哦 :)
Mary Lou Jepsen 并没有打算发明一种叫上网本(netbook)的电脑,然后让电脑行业朝着颠倒的方向发展。她只不过是想创造一种超级便宜的笔记本电脑。2005 年,作为 LCD 液晶显示屏技术的先驱,Jepsen 接手了一项负责领导和研发一款新的机器,也就是后来被称为“One Laptop per Child(每个孩子一台电脑)”的 OLPC 项目。这个项目是由 MIT 媒体实验室的梦想家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牵的头,Jepsen 作为项目的首席技术官,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们开发出一种廉价的笔记本。这种笔记本可接入 Wi-Fi 网络、拥有彩色显示屏和标准全键盘——售价大约 100 美元左右。以这个价格,第三世界的政府们能够采购数百万台这样的电脑,将它们免费分发给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此外,它还需要体积比较小、对极端环境适应力非常强、而且能够在耗电很小的情况下运行。“世界上,有一半左右的孩子们不能够正常有规律的获得电力”,Jepsen 指出。
这些苛刻的条件限制强迫她必须想出各种办法。她选用闪存取代通常的硬盘作为电脑的存储设备,就是你的 U 盘里的那种,因为它不仅耗电很小,而且当它坠落到地上的时候也不容易损坏。在软件方面,她选择 Linux 和其他免费或开源的软件,以节省从微软购买的费用。她选择 AMD Geode 处理器,虽然它速度不是很快,但耗电量很小。而且作为显示屏技术专家,她还设计了一种独有的 LCD 面板,能够检测当前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是否是静态的(比如当你在阅读一篇文档的时候),如果是的话,主处理器会自动关闭以节省宝贵的电量。
为了制造这台代号为 XO-1 的笔记本,OLPC 项目雇用了台湾的制造公司广达(Quanta),它可能算不上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不过广达(Quanta)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商。很可能,此刻你桌子上的那台电脑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广达制造的,甚至包括设计,无论它是来自苹果、戴尔,还是惠普。像大多数台湾的电脑制造商一样,广达雇用了不少这个星球上最顶尖的工程师。他们解决了许多Jepsen 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工程难题。到 2007 年,OLPC 终于出炉了。这个世界上落后地区的孩子们也有可能拥有他们自己的笔记本——不过价格不只100 美元,比这个价格还要高不少。
很大程度上是从 OLPC 项目获得的灵感,还包括一些对 OLPC 的恐惧,华硕(Asustek) ——广达(Quanta)在台湾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全球第七大笔记本制造商——开始生产自己的廉价且性能也较低笔记本。与OLPC 一样,这种笔记本也采用廉价的方式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闪存和只有 7 英寸大小的显示屏,没有 DVD 光驱,也不足以运行像 Photoshop 这样的大程序。事实上,华硕(Asustek)刻意强调它的主要功能是查看电子邮件、上网冲浪。华硕预计,这种廉价笔记本主要顾客是,儿童、老年人、以及印度或中国那些负担不起1000 美元的电脑的新兴阶层。
但事情发展却并非像原先预计的那样,当华硕 2007 年秋季推出 Eee PC 之后,仅几个月的时间总计 35 万台的库存全部售完,但这些 Eee PC 并不是被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买走,而是被西欧和美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购买,这些人希望拥有自己的第二台电脑,可以方便地放进手提包里,随时随地地访问 YouTube 或者Facebook 。很快主流的个人电脑品牌,戴尔、惠普和联想纷纷跟上,到了 08 年秋季时,几乎美国的所有电脑制造商都匆忙推出自己的 400 美元左右上网本(Netbook)进入这一市场。
所有的这一切,当你回过头来看时,你会觉得事情前进的路线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怪异。上网本(Netbook)打乱了电脑硬件生意的所有法则。传统上,个人电脑总是沿着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扩展的路线。PC 制造商们会首先在高端产品上采用新技术和功能,然后再推广到大众市场。但多年之后,这股变革终于波及到了低端产品。
尽管 Jepsen 的设计最终在向上流动,但她在创造一台适合穷人们使用的笔记本的过程中,也向传统 PC 用户展示了一点:其实他们并不想从笔记上获得更多的功能——他们希望少一些。
细节一瞥:笔记本 VS. 上网本
许多上网本放弃了高速的板载处理器和很占空间的硬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在线软件和容量更小但速度更快的固态硬盘。结果呢?一台强大的机器诞生了,但价格只要原来的三分之一。
截至 2008 年底,华硕已经售出了 500 万台上网本,其他品牌总计售出了1000 万台。(欧洲的消费者对上网本尤其热衷,欧洲市场上网本的销量比美国多出 8 倍。)仅用了一年时间,上网本的发货量已占到全球笔记本发货量的 7% ,明年预计将达到 12% 。
“我们一开始是在为了金字塔的底部的人们而进行创造,”Jepsen 说:“但现在金字塔顶部的人们也想要它们。”上网本,这种上滴(trickle-up)式的创新,如果不是先革了计算机行业的命,最终也会重新塑造计算机行业的面貌。
此刻,我正在使用上网本写这个故事。如果你碰巧从我的背后看一眼,你会发现我的上网本桌面上只有两个图标:一个火狐(Firefox)浏览器和一个回收站,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因为我花在电脑上的 95% 的时间都是在浏览器内进行,更新我的Twitter 和Facebook ,还有写博客。Meebo.com 让我能够同时登录多个即时通讯的账户。Last.fm 给我播放音乐,webmail 处理邮件。我使用 Google Docs 进行文字处理,如果我需要录制视频,我可以直接通过摄像头录制然后上传到 YouTube 。哦,我想起来了,因为我的上网本上几乎从不存储文件,我得考虑一下是不是把回收站的图标也去掉。
上网本已经终结了电脑的性能之战。过去,当你走进电子产品商店购买电脑时,你总是捡你能够买得起的产品中性能最好的买。因为,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你需要玩一下尖端的视频游戏,或者编辑一下你拍摄的视频杰作。过去 15 年来,PC 行业通过不断推进产品升级以强迫我们本能地对性能产生怀疑。英特尔和 AMD 从不间断地推出更高速的芯片,硬盘容量的增长如脱缰野马般飞速,内存一再打破新纪录,高端图像显卡让你能在 17 寸的笔记本屏幕上播放蓝光电影。这些梦幻般的机器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
不过,这里有一个圈套:在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几乎不做任何事情。我们共同的任务只是——处理电子邮件、上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