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透明外壳出现细小的瑕疵,但传统媒体仍然不吝给予浅薄而又热烈的好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将其纳入展品。这几年似乎也是约翰森·艾弗的创造力最为汹涌的时期,他领衔的设计小组有四款产品选入现代艺术博物馆便是佐证;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简单明快的透明或白色质地的外壳。
但不应以此衡量严肃方整的 NeXTcube,当年有几个机箱做成黑色?
而 Cube 亦绝不是败笔。
键盘和鼠标

「冰球」鼠标定位困难,即便是后期在按钮上增加了凹槽的改进版也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善。对大多数成人来说,它的尺寸太小了,这种小型化的审美也出现同期生产的键盘上,使用频繁的方向键被竖向挤压至一半大小,怪异的蜷缩在右下角,但看到键盘布局便可知这实属无奈之举,苹果还取走了 F13 ~ F15、右手控制键组以及 End 键,也罢,有多少人在全尺寸键盘上使用右手控制键组?但更重要的是,许多程序员和文字工作者赖以为生的 Delete 键也被取走了……虽然如此,这一季键鼠的外观演化仍令人赞叹,键盘的触感柔软、舒适。
苹果的鼠标设计给人以隔代遗传之感:ADB II 圆润的身形奠定了现代鼠标的外观,但继任者「冰球」开始尝试挑战人的生理构造,Pro 鼠标规复原始面貌设计感一并提升,但 Mighty Mouse 再次挑战人的生理构造,请问谁的手型似鹅卵?

其实「痛苦」的是花了大价钱买 22 寸 Cinema 显示器的人。
Pro 键盘令人欣喜的将方向键恢复成正常大小,之前丢失的各类键组这回也没有落下,借着在 PC 上刮起的风潮,苹果在数字键盘上方增加了一组多媒体控制键,但惟独少了形如传统的电源按钮,这是一个奇怪的改动,多年来用户的习惯已经形成,怪不得社区反映激烈。键距狭小,初上手时容易按错,另外,Pro 键鼠都有线长过短的瑕疵。
音箱和其他组件

Cube 携带的双球音箱沿用奥德赛技术,但尺寸比 iMac 内置的扬声器大一些,通过 USB 介面与 Mac 相连,因此带有一个外置的解码器与放大器盒,盒子不大,也是透明外壳黑色内衬,像缩小的 Cube 外置电源。没有额外的电源线,取电皆由 USB,也可以走插入 ADC 接口的显示器,与 iSub 相反,Cube 音箱的总装由苹果负责。实际表现:低频量薄,中高频较普通音箱好自是当然,否则辱末了奥德赛的名号,增强型 USB 接口为音箱提供了 20 瓦的功率,但看起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另购一个 iSub 搭配,遗憾是,Mac OS 不支持多个音频设备,之后发布的 Pro 音箱通过特殊接口解决了这个问题。接着,Harman/Kardon 不失时机的以自家品牌推出 SoundStick 音箱,它的卫星箱各自竖向列装 4 个奥德赛扬声器,低音炮的外观几乎和 iSub 一摸一样,但不能互替。
iSub 低音炮、Cube 音箱、Pro 音箱、SoundStick 音箱以原形或变体的形式出现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彰示了「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的含义,是不羁的人们在不羁的土地上推动着历史,四十年前若没有他们的反思与呐喊,傲慢的巨型工业也许早已将创新与自由的火种湮灭。设计外包?见龟去吧!
外置电源是 Cube 得以小型化并实现完全被动散热(搭载 ATI Radeon 显卡的版本有风扇)的主要原因,不过电源的体积却不小,额定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