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字体

胡天翼今天在 Twitter 上说

这次关于《乔布斯传》的讨论怎么都在讲翻译?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大家对一本书的翻译那么痛心疾首且富有参与精神地讨论,以至于产生了两种幻觉:1. 以前人们读的译本都很好,这次的翻译烂到让人不能相信;2. 这么多年头一次读厚书一定要抓紧机会多叫几声。

我认为这个设问的答案很明显,但不在于上述两点。大家热衷讨论《史蒂夫·乔布斯传》的翻译质量是因为:1. 把翻译当靶子难度最低;2. 这本书的关注度够高。这本书之前,中国并不缺少烂翻译,乔纳森君的「西书识小」系列就是明证。

毫无疑问,如今中国人的平均英文水平高于 1980 年代。每个能读英文──无论多么吃力──的人,都对翻译有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想到字体。在铅字排印时代,普通人不会有机会去摸铅字,因此也不会有机会接触字体这门技艺。电脑时代,人人都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里的字体选单一拉,数十种字体任君选择。每一个会用电脑的人都对字体形成了自己的品味。

因此我们看到,对翻译和字体评头论足的人非常多,因为这最简单,外行人也很容易对这两个领域产生「其实我也懂,没准比你们专业的更懂」的幻觉。

但其实你不懂。知道 Mencius 是孟子而非门修斯,并不一定能说明你一定比那个把 Mencius 翻译成门修斯的粗心翻译水平更高。个别词汇译法的准确度只是翻译艺术中的一环。同样,知道 Hiragino Sans GB 比 STHei 好看,懂得如何开 Arial / Helvetica 的玩笑,并不能证明你就「懂字体」。所谓「专业性」,是指你每天都在认真地做一件事,靠它养活自己,并且做了很久。

关键问题:我们对未来有何期待?我们希望中国未来出版的翻译书的质量变好?还是希望它保持目前的低劣质量,让全体国人直接读英文?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设计师有好字体用,还是希望大家永远看着日本的汉字字体流口水?

答案毋庸置疑。如何做到?要求那些批评翻译的人都去搞翻译是不合理的(「你就会说,有本事自己译一个试试?」),但我们可以试图营建更好的批评氛围。批评者首先应该承认翻译这个工种的专业性,抑制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我们也应该在平日培养对中文的语感,放弃「反正大家都看得懂英文,有些词就应该直接写英文」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从翻字典式的翻译、插科打诨的翻译、抖机灵的翻译、民粹式的翻译中摆脱出来。我们更应该了解,因为「译事沉疴」而鼓励民众直接读原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民众集体对中国的翻译丧失信心,采取犬儒立场,那么中国的翻译界就会陷入跟中国的字体界一样的窘境。

技术人喜欢相信技术能够改变世界,这种信念本身就是犬儒的对立面。请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翻译吧。